李雪婷(這位“00後”公證處立遺囑)
阿怡到華南公證處辦遺囑公證。
華南公證處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劉藝明 通訊員李雪婷
清明節即將到來,雖然由於疫情防控的需要,佛山市全部現場祭祀活動已經停止,但市民亦會通過居家追思、網上拜祭等形式緬懷親人。“身後事”以往是大家諱莫如深的話題,不過記者昨日從佛山市華南公證處了解到,現在越來越多人不再忌諱談論死亡的話題,立遺囑的現象也趨向年輕化。剛剛過去的3月份,就有一名“00後”的市民前去立下遺囑,這也是華南公證處辦理遺囑公證的個案中年齡最小的當事人。
案例
將財產留給妹妹
“沒有後顧之憂,我心裏的石頭就放下了。”3月23日,華南公證處迎來了年紀最小的立遺囑的市民,21歲的小怡希望把名下存款留給小自己6歲的妹妹。她說,妹妹是她最重要的人之一,也是最需要保護的人。身份識別、拍照錄像、文檔掃描,最後上傳到公證行政管理和行業管理係統,短短半小時,小怡就完成了立遺囑。“明天和意外永遠不知道哪一個先來。”小怡告訴記者,疫情爆發後,她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就有了立遺囑的念頭。
朋友去世讓他決心立遺囑
2021年,95後的何先生(化名)來到華南公證處,他希望立一份遺囑,將財產遺留給自己的母親。
“最近我身邊一位朋友車禍去世了,他妻子和父母為了他的遺產鬧得不可開交,同事、朋友、鄰居都知道了,真的是世事無常。”何先生告訴工作人員,自己也結了婚,懂得家庭和諧彌足珍貴,所以必須盡力去減少任何可能影響家庭和諧的不良因素。
彌留之際將房屋留給至親
2020年初,90後的簡小姐(化名)因為身患重疾被告知生命隻剩幾個月時間。得知自己的情況後,她產生立遺囑的意願,在精神尚佳的狀態下聯係上華南公證處。華南公證處工作人員立即前往醫院為簡小姐辦理遺囑公證。
簡小姐說,她有過兩段婚姻,與第一任丈夫育有兩個女兒。她在二婚前名下有三間房屋,為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也確保兩個小女兒日後生活有保障,同時也為感激現任丈夫對自己的愛,簡小姐決定將三間房屋均等遺留給自己的父母、兩個小女兒以及現任丈夫。
公證處
不再忌諱談論死亡 立遺囑趨向年輕化
據統計,2020年至今,華南公證處共辦理遺囑公證983件。“近幾年,谘詢立遺囑的人越來越多了,而且趨向年輕化。”華南公證處公證員呂聰敏認為,疾病、再婚等因素是促使年輕人立遺囑的原因之一。“不管是什麽樣的人群,立遺囑主要還是為了避免以後的財產糾紛。”呂聰敏說。立遺囑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歸根結底,都是愛的延續,財富的傳承。為了不給自己留遺憾,為了給愛的人一份念想。
呂聰敏還提起一個細節,“越來越多人在訂立遺囑的時候不再寫‘百年歸老後’,直接提出寫死亡後,並不忌諱什麽,很開放。”從談“遺囑”色變,到“00後”立遺囑成為一種現象,立遺囑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這背後折射出社會觀念在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法律意識不斷提高。
那麽市民在立遺囑時需要注意什麽?華南公證處工作人員表示,大多數市民很難保證自己訂立的遺囑不存在任何法律上的瑕疵或歧義,而且,遺囑除了公證遺囑外,還包括自書遺囑、代書遺囑、打印遺囑、錄音錄像遺囑、口頭遺囑等等,不同形式的遺囑要求不同,因此建議市民立遺囑時向法律專業人士或者公證機構谘詢。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